如何检测卵巢早衰,卵巢早衰自我检测表

2024-03-26 作者:xiaoyu 卵巢早衰 浏览次数:5

当女性出现月经紊乱、闭经、骨质疏松、皮肤改变等现象时,应该警惕是否卵巢早衰所致。那么,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女性自我检测出卵巢早衰呢?下面有喜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卵巢早衰的自我检测表。

一、高龄推荐先检测卵巢功能

卵巢储备功能评估是制定促排卵方案的基础,目前,临床上常见评估指标包括年龄、生化指标(基础性激素检查、AMH、INH-B等)、超声检查(卵巢体积、血流、窦卵泡计数)、卵巢刺激实验(CCCT、GAST)。

年龄:

反映卵巢储备的重要指标,随着年龄增加,卵泡数减少、质量降低,一般认为,大于35岁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、对促性腺激素(Gn)的反应性下降、生育力下降。临床上,除了通过年龄,还需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卵巢储备功能。

基础性激素检查:

包括基础FSH、LH、E睾酮、催乳素和孕酮,一般在月经第2-3天抽血检测。

首先,基础FSH是最常用指标,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,通常认为FSH≤10IU/L处于正常范围;

FSH>10-15IU/L提示可能存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;

其次,FSH/LH数值也是常用指标,在卵巢功能衰退过程中,FSH升高速度快于LH,一般正常情况下,FSH/LH<

如果FSH/LH≥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;

第基础E2水平也是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,正常情况下,E2水平在早卵泡期较低,随着卵泡生长而升高,随着年龄增长和卵巢功能衰退,E2水平逐渐下降,最终呈现低雌激素状态。

但在生育力下降的早期,E2往往正常或轻度升高,若E2>80pg/mL预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。

基础性激素检查异常举例如下图:

抗苗勒管激素(AMH):

AMH主要由小窦卵泡及窦前卵泡产生,月经周期中相对稳定,AMH随年龄增加而下降,至绝经前和绝经期几乎不能测到,作为卵巢储备功能的标志物,AMH能够更早、更准确的判断卵巢储备功能。

窦卵泡计数(AFC):

月经来潮第2-3天,超声观察到直径10mm的小卵泡数,是评估卵巢储备最直观的指标,也是评估卵巢反应性的指标,优于FSH,与AMH评估相当,是评价卵巢储备与反应性的首选指标之一。

如果双侧加起来小于5~7个,可能是卵巢功能下降。

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充分了解,有利于制定个体化促排卵方案提高助孕成功率。

在促排用药前,首先要对AFC和AMH进行评估,AFC<5-AMH<5-1ng/mL,考虑为可能存在卵巢低反应,根据患者特点选择相应方案;

而AFC>AMH>5ng/mL,可能存在高反应,在治疗中要注意Gn用药剂量以及并发症的控制,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。

二、AMH检查是什么?快速检测卵巢是否适合怀孕
AMH评估肿瘤患者生育力

肿瘤的放化疗会引起卵巢功能减退,导致不孕和过早绝经。治疗前高AMH水平的患者,相对低AMH水平者放化疗后卵巢功能恢复更快。国外学者对134名乳腺癌(18~43岁)患者进行了5年随访,发现69%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AMH无法检测到,化疗后AMH水平轻微上升。原始卵泡池内卵泡的重新募集可能是引起化疗后AMH上升的原因,但这并不意味着卵巢功能能够完全恢复,早绝经及卵巢早衰仍会发生。借助AMH评估卵巢储备状态,可以提前做好生育力保存。AMH被认为是评估女性生殖健康及生育力的后起之秀,随着AMH检测成本的降低及检测方法的优化,AMH检测和治疗的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,将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的又一突破。

三、多囊卵巢怎样检测排卵(多囊卵巢综合症能治好吗)
多囊卵巢怎样检测排卵,多囊卵巢综合症能治好吗

对于许多准备怀孕的妇女来说,排卵试纸一定很熟悉。测出强阳意味着可以同房,受孕的几率更高一些。但是对于多囊卵巢患者来说,情况比较特殊,会出现排卵障碍,所以要进行检测,那么多囊卵巢怎样检测排卵?

多囊卵巢患者需要通过b超监测卵泡的大小和成熟度,来确定排卵日期。多囊卵巢患者通常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后雄激素水平降低,开始诱导排卵治疗。在此期间,需要b超来监测卵泡的大小。当卵泡直径达到18-25mm时,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注射促排卵针。

排卵将在注射促排卵针后24-48小时内发生,精子可以在体内停留1-2天,所以之后的1-2天内要及时同房,以避免错过最佳受孕时间。如果还是比较担心,可以在打促排卵针后的2到4天内进行B超监测,看是否已经排卵。

多囊卵巢患者也可以正常的怀孕生宝宝,按照医生的具体指导配合治疗就可以。首先要调理月经周期,月经周期调整后,可以用药物刺激排卵治疗,增加怀孕的几率。需要患者注意不能过于着急,情绪的过度起伏,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,正常的怀孕。以上就是关于多囊卵巢怎样检测排卵(多囊卵巢综合症能治好吗)如何的全部内容了。

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,请谨慎参阅。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
免责声明: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