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痛分娩顺产经历,让你远离各种产后后遗症

2024-05-01 作者:xiaoyu 分娩科普 浏览次数:4

想必大家都是知道顺产开十指的,不同开指阶段所面临的的疼痛感是越明显的,大概到了4-5级的时候就会开始难忍的情况,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具体明白其中的痛苦。但是有很多的人可能会问,顺产既然那么痛,直接选择剖腹产就好了,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,并不是你想剖腹产就可以剖腹产的。如果你身体符合顺产指标的话,完全没必要一心想着剖,而且顺产对孕妈妈和胎儿都是比较有利的。其实我本身就是一个很怕痛的人,但是为了自己和胎儿最后就是选择的顺产。

一、生孩子顺产真实出口(分享自然分娩的经历和体验)
生孩子顺产真实出口

推荐自然分娩

总的来说,我深刻体会到了顺产的痛苦和幸福感。相较于其它产前手术,自然分娩无疑是更为健康且自然的选择。在这里,我建议准妈妈们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顺产,同时提前进行充足的准备和规划,坚信你会在分娩后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。

二、我的顺产无痛分娩经历如何让分娩更加顺利?
依赖伴侣的支持

我的丈夫是我分娩过程中最大的支持者。他不仅陪伴我去医院,还在分娩过程中一直陪在我身边。在我分娩的时候,他一直发挥着我们之间的默契。他通过挑选歌曲和给我按摩来协助我的分娩,还时刻提醒我要深呼吸。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,并且加强了我们的感情。

三、我的顺产无痛分娩经历如何让分娩更加顺利?
选择无痛分娩

选择无痛分娩,让我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都非常放松。我完全感受不到分娩的痛苦,这让我能够更好地专注于这个过程。我可以和助产士和医生更多地交流,确保我和孩子都得到了完美的照顾。整个过程非常舒适,我可以听听音乐、聊聊天、调整姿势,而且我感觉自己做到了最好的状态。

四、无痛分娩亲身经历,回顾我两次无痛顺产分娩亲身经历
我的两次无痛分娩经历

我和我老公是大学同学,但18年的时候就结婚了,在19年有了我的第一个小孩,而且在怀上后就坚定的选择了顺产,因为之前就听说过顺产对自己和小宝宝都是比较好的。在孕晚期各项指标都是符合顺产的,其实还没有正式要分娩前期我整个人都是比较轻松的,但是在40周+1的中午1点多羊水破了,即将临盆,我慢慢的感觉到疼痛感,慢慢的心中也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感。到以后医生检查了的情况,叫我去楼梯间来回走几遍,有助于顺产。差不多在3点多的时候,就开到了2指,医生就问我要不要无痛,之前我对无痛有一定的了解,就说要。在4点钟的时候正式的进入了产房,躺在产床上面的时候越来越痛,越来越扭曲。开始慢慢的叫了出来,后面医生就准备打无痛,打无痛的时候已经痛到浑身发抖,并没有觉得那针扎进去有什么受不了的。

慢慢的我的疼痛感缓解了,接着6点半,医生换班了,估计觉得我是初产妇没那么快吧,也没给我检查。7点多了才有换班后的助产士来给我内检,一检发现已经开全了,着急忙慌开始叫产科医生、儿科医生、护士姐姐,拆床、准备疫苗、穿无菌衣、铺无菌毯,场面一度混乱,压根没人理我。慢慢地我进入了进入第二产程了,这时候我在无痛的作用下一点感觉都没有,连宫缩都感觉不到。我给医生说我有点无聊,护士就去外面给我拿来手机,我真的是惊叹,说这都可以。然后慢慢的优点疼痛感了,大那是不强烈,在医生的指导下使了两三次劲以后孩子就出来了,前后也就10来分钟,就成功的生了,6斤办男孩。第三产程因为无痛还没撤,缝针也毫无痛感,玩着手机、聊着天就结束了。

第二次怀孕是在2024年的五月份,当时我已经是一个30岁的妈妈了,因为想要个女儿才备孕的,没想到这么顺利,有了第一次怀孕的经历,整个孕期也是比较安全的。38+4凌晨50发现见红,因为一胎超快顺产的经历,怕二胎也是,赶紧收拾一路飙车去医院,路上痛感像坐火箭一样,开到一半的时候已经抓着安全带面容扭曲。12点30到医院门口又是熟悉的产房,熟悉的节奏。内检3指,要知道这时候离我见红也就40分钟,哭着喊着要找麻醉师,等麻醉师的时候我都要绝望了,生怕针没打进去娃就出来了。

打了三次无痛,而且加3次浓度,但是疼痛感却没有减少,完全不同于一胎,后面再打了一次无痛才有效果,疼痛感也缓解了,也没休息多久内检开全了,看了看时间觉得实在太快了,说再等等,等胎头再下来一点。期间我不断强调我一胎就是超快顺产。3点半的时候正式开始了,医生教我用力,我说我有经验,然后调整了呼吸,慢慢的及饿哦组干有了,过来5分钟就出来了。是个6斤女儿。从见红到生完不到3小时,简直不可思议,医生说这很正常,有生产经验,所以会比较顺利一点。

两次无痛分娩的经历大概这样,经历过之后是真的真的觉得无痛分娩很好,没有所谓的伤口疼,没有腰疼,2次无痛分娩后的第6个小时我都可以自己下床上厕所了。指导现在我都觉得无痛分娩真的是很伟大的研发,对于顺产的妈妈很有意义。

一位孕妈妈生小孩真的是很不容易,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,甚至是孕期各种各样的检查都是很不易的。但是在拥有自己小宝宝后,就觉得很值得。

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,请谨慎参阅。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
免责声明: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